行业动态
从事灯光音响、影视器材、广电设备、舞美设施的批发销售
数字音响系统与模拟音响系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?
音响技术的发展历程中,模拟与数字两大阵营的争论未曾停歇。模拟系统以连续变化的物理量传递声音,数字系统则通过离散的二进制编码重构声波,二者在信号处理、传输、存储和还原等环节存在本质差异。
模拟音响系统的核心是连续信号,其电压或电流的变化直接对应声波的振幅与频率。例如,麦克风将声压转换为连续变化的电信号,功放通过放大该信号驱动扬声器振动,整个过程无需编码转换,信号形态与原始声波全部一致。
1、优点:理论上无量化误差,可完整保留声波的微小细节(如乐器谐波、环境残响);
2、局限:易受外界干扰(如电磁噪声、温度漂移),长距离传输需多次放大,导致噪声累积。
数字系统将声波转换为离散数值,通过采样(时间轴离散化)和量化(振幅轴离散化)将连续信号转化为二进制数据流。例如,音频接口以固定时间间隔采集声波振幅,并将其量化为接近的数值(如16位量化提供65536个电平等级),后期以脉冲编码调制(PCM)形式存储或传输。
1、优点:抗干扰能力不错(可通过纠错编码修理传输错误),支持无损复制与长期存储,便于计算机处理(如混音、特别效果添加);
2、局限:采样率不足可能导致高频丢失(奈奎斯理),量化误差可能引入低电平噪声(如底噪中的“数字颗粒感”)。
模拟音响系统由模拟组件构成,信号路径全部基于连续电压/电流的线性放大与处理:
1、前级放大:通过晶体管或电子管提升麦克风或音源的微弱信号,强调低噪声与高保真;
2、音调控制:利用电感、电容组成RC网络,实现低频提升/衰减(Bass)与高频提升/衰减(Treble);
3、功率放大:甲乙类功放通过推挽结构放大信号,直接驱动扬声器,追求低失真与高阻尼系数;
4、被动分频:通过电感与电容的组合,将全频信号分割为高频(高音单元)与低频(低音单元),无需外部电源。
数字系统以数字信号处理器(DSP)为核心,通过软件算法实现守旧模拟电路的功能,并扩展出模拟系统难以实现的特性:
1、主动分频:在数字域完成频段划分,可准确控制分频点与斜率,避免被动分频的功率损耗;
2、动态处理:通过压缩器、限制器实时调整信号动态范围,防止削波失真或提升弱信号可闻度;
3、空间虚拟:利用头部相关传递函数(HRTF)算法模拟多声道环绕声,仅需立体声设备即可实现3D音效;
4、自动校准:通过测试麦克风采集房间声学数据,由DSP自动补偿频响凹陷与延长时间差异,简化调音流程。
模拟音响常被描述为“温暖”“自然”,其声音特质源于:
1、谐波失真:电子管功放的偶次谐波失真(如二次、四次谐波)可增强声音厚度,类似乐器本身的泛音结构;
2、瞬态响应:模拟电路对信号变化的反应愈直接(如鼓声起停愈利落),适合表现现场音乐的动态冲击力;
3、底噪特性:模拟系统的本底噪声(如磁带嘶嘶声)被部分听众视为“氛围感”来源,可掩盖数字系统的冷硬感。
上一篇:详解音响系统的调整方法
下一篇:没有了
服务热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