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动态
从事灯光音响、影视器材、广电设备、舞美设施的批发销售
音响系统中的“分频器”是什么?
在音响系统中,分频器是一个看似低调却重要的组件。它如同一位细致的“音频指挥官”,将全频段声音信号分配给不同特性的扬声器单元(如高音、中音、低音),确定每个单元仅在适合的频段内工作,从而避免单元损坏、频响失真,并后期实现清晰、均衡、富有层次感的音质表现。
任意单个扬声器单元(如纸盆喇叭、球顶高音)均存在物理上的频率响应限度。例如:
一、低音单元:因振膜质量大、刚性低,难以速率不错还原高频信号(如超过5kHz),强行播放高频会导致振膜分裂或失真;
二、高音单元:振膜轻薄、刚性高,适合高频振动,但低频时因振膜位移不足,无法推动足够空气量,导致低音衰减严重;
三、中音单元:虽能覆盖部分中频段,但若需同时处理低频或高频,会因功率分配不均而加速老化。
分频器的价值:通过将全频信号分割为不同频段,让每个单元仅工作在其“舒适区”,从而大化发挥性能,同时延长使用寿命。
分频器通常将音频信号分为三个频段(两分频或三分频系统):
1、高频段:覆盖人耳敏感的高频细节(如弦乐泛音、人声唇齿音),需由轻量化、高刚性的高音单元还原;
2、中频段:包含人声、大多数乐器基频,需中音单元提供清晰、饱满的音色;
3、低频段:负责低音鼓、贝斯等低频能量,需大振膜、长冲程的低音单元推动空气产生震撼感。
分频器的类型与工作原理:被动与主动的“分频哲学”
一、被动分频器。安装在扬声器箱体内,位于功放输出与扬声器单元之间的无源网络,由电感(L)、电容(C)和电阻(R)构成。
工作原理:
1、低通滤波器:由电感组成,允许低频通过,阻碍高频(电感对高频阻抗高);
2、高通滤波器:由电容组成,允许高频通过,阻碍低频(电容对低频阻抗高);
3、带通滤波器:结合电感和电容,仅允许中频频段通过(如中音单元)。
特点:结构简单、成本还行,但分频点固定,且电感电容的损耗会降低系统速率。
二、主动分频器。位于信号源(如调音台)与功放之间的有源电子设备,通常需立电源供电。
工作原理:
1、通过运算放大器、数字信号处理器(DSP)对音频信号进行电子分频,分频点、斜率可调;
2、分频后的信号分别送至对应频段的功放(如高频功放、低频功放),再驱动扬声器单元。
特点:分频精度不错、灵活性强,可避免被动分频的功率损耗,但系统复杂度与成本增加。
分频器的设计要点:平衡性能与妥协的艺术
一、分频斜率的选择
分频斜率决定频段过渡的“陡峭程度”:
1、低斜率:频段过渡平缓,可减少相位失真,但可能导致单元在交叉频段同时工作,引发干涉;
2、高斜率:频段隔离全部,避免干涉,但可能因相位突变导致中频凹陷。
设计原则:通常选择12dB/oct或18dB/oct,在干涉控制与相位平滑间取得平衡。
二、相位补偿技术
不同单元因物理结构差异,可能在不同频段产生相位延迟(如低音单元振动惯性大,高频响应滞后)。分频器需通过:
1、全通滤波器:调整信号相位而不改变幅度,各单元在交叉频段相位一致;
2、时间对齐:在主动分频系统中,通过延迟线调整信号到达时间,实现物理对齐。
三、阻抗匹配与功率分配
1、阻抗匹配:分频器需确定各单元阻抗与功放输出匹配,避免功率反射或单元过载;
2、功率分配:根据单元好用度(如高音单元通常良好用)调整分频网络参数,各单元获得适当功率,防止烧毁。
服务热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