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动态
从事灯光音响、影视器材、广电设备、舞美设施的批发销售
音响系统出现电流杂音或底噪是怎么回事?
音响系统中的电流杂音(如嗡嗡声、嘶嘶声)或持续底噪(如静电声、沙沙声)是音频工程中常见的故障现象,可能由硬件设计缺陷、信号传输干扰、电源污染或环境因素引发。这些问题不仅降低音质,还会干扰会议、演出等场景的音频清晰度。
音响系统的信号链路包括麦克风、调音台、音频处理器、功放至扬声器,任意环节的噪声注入或信号劣化均可能导致杂音。
一、输入源噪声
1、麦克风自噪声:动圈麦克风因线圈振动产生微弱电流,电容麦克风因前置放大器电路引入热噪声,低好用度麦克风在远距离拾音时信噪比下降,放大后噪声愈明显。
2、线路输入干扰:非平衡接口(如RCA)易受电磁干扰,长距离传输时未使用屏蔽线缆,导致环境噪声耦合进入信号。
3、数字接口时钟抖动:数字音频传输中,时钟信号不稳定会引发采样点偏移,产生高频噪声。
二、调音台与处理器噪声
1、增益结构不正确:输入增益过高导致前置放大器饱和,产生削波失真;增益过低则需后续设备大幅放大,噪声被同步放大。
2、模拟电路温漂:调音台内部电阻、电容等元件随温度变化产生参数偏移,引入直流偏置或低频噪声。
3、数字处理算法缺陷:某些数字效果器(如压缩器、混响器)在处理低电平信号时可能引入量化噪声或谐波失真。
三、功放与扬声器噪声
1、功放自噪声:甲类功放因静态电流大产生多热噪声,D类功放因开关频率不错可能引入高频辐射干扰。
2、扬声器阻抗匹配:阻抗不匹配导致功放输出级工作异常,产生振荡或失真噪声。
3、负反馈环路不稳定:功放负反馈过大或相位补偿不足,可能引发高频自激振荡。
电源质量直接影响音响系统的底噪水平,交流电网中的谐波、浪涌及接地回路问题均可能转化为音频噪声。
一、电源污染类型
1、谐波干扰:非线性负载(如荧光灯、变频空调)产生的高次谐波通过电源线耦合进入音频设备。
2、浪涌与尖峰:电网切换或雷击引发的瞬态高压可能损坏设备电源模块,或通过寄生电容注入噪声。
3、接地回路:多设备共用接地线时,不同设备的接地电位差形成环路电流,产生50Hz工频嗡嗡声。
二、电源适配器与电池选择
1、线性电源vs开关电源:线性电源纹波系数低但速率低,开关电源速率不错但可能产生高频开关噪声。
2、电池供电优点:锂电池输出净直流电,无交流纹波,适合对噪声敏感的便携设备(如无线麦克风接收机)。
接地是音响系统稳定性的关键,但错误的接地方式会引入噪声甚至损坏设备。
一、接地类型与问题
1、保护接地(PE):用于设备外壳稳定接地,但若接地电阻过大,可能形成电位差。
2、信号接地(SG):音频电路参考地,需与电源地隔离以避免干扰。
3、机架接地:多设备机架未统一接地点,导致地线环流。
二、接地环路去掉
1、接地隔离器:在信号传输路径中插入隔离变压器,切断直流接地回路。
2、平衡传输优点:平衡接口的冷端与热端信号相位相反,共模噪声被抵消,即使存在接地环路也不会引入噪声。
下一篇:没有了